2月2日下午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農歷新年后首場新聞發布會。會上,商務部確立今年為“2023消費提振年”,將聚焦汽車、家居等重點領域,推動出臺一批新的政策。
【圖片來源: 新華社】
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汽車是消費的“四大金剛”之一,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達到10%。商務部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,多措并舉,著眼全產業鏈,突出關鍵點,繼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。
同時,徐興峰也提出了“穩定新車消費”、“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”、“繼續擴大二手車流通”以及“暢通汽車報廢更新”等四個方面的內容。
【圖片來源: 國新網】
2月3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、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印發了《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》。相關部門同時提出,2023年將從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、保障原材料供給、優化政策環境等多方面,促進汽車產業發展。
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,隨著擴大內需戰略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實施,市場主體和消費活力進一步被激發,芯片的供應短缺問題也有望得到較大緩解。我國汽車市場總銷量預計將超過2760萬輛,呈現3%左右的增長。
同時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“2022年汽車出口情況簡析”,數據顯示,2022年,我國汽車企業出口311.1萬輛,同比增長54.4%。目前,中國汽車出口呈現全面發力的良好態勢,將有效拉動汽車相關產業整體增長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表現尤其突出,產銷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,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,出庫單價不斷提升,區域結構大幅改善。尤其是國產特斯拉出口規模增加,提升中國制造新能源汽車出口的總體產值,以比亞迪、上汽、吉利、長城、奇瑞等國產品牌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也日漸受到歡迎,品牌接受度不斷提升。
車企目標銷量凸顯“中國信心”
也正正因為我國政策體系全面,設計精細,推動力度大,春節過后,多家汽車企業通過內部信、發布會等形式,披露了新一年的目標銷量與發力方向,在給自己“加油補電”的同時,也凸顯著“中國信心”和產業變革新趨勢。
據《經濟日報》指出:春節過后,國內六大汽車集團已有4家發布了2023年目標銷量,分別是一汽集團、東風集團、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。其中,一汽集團目標銷量為400萬輛,增長25%以上。東風集團目標銷量是挑戰全年350萬輛,增長30%以上。廣汽集團目標銷量是268萬輛,同比增長10%。長安汽車目標銷量是280萬輛,增長19.3%。
國內三大民營車企也公布了2023年目標銷量。其中,吉利汽車提出了165萬輛的年度目標銷量,增長15%。長城汽車目標銷量為160萬輛,增長50%以上。而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2023年將向400萬輛發起沖擊。
與傳統汽車集團相比,造車新勢力的目標更宏大。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、總裁秦力表示2023年蔚來的目標是超越雷克薩斯在華銷量。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表示,小鵬汽車計劃2023年完成累計交付45萬輛,增長65.6%。作為2022年新造車企業的“黑馬”,哪吒汽車計劃2023年挑戰25萬輛目標銷量,增速為67%。
值得關注的還有傳統車企新創品牌,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表示,埃安2023年的目標銷量是保50萬輛、爭60萬輛。吉利旗下極氪品牌計劃2023年銷量翻一番,超過14萬輛,并進軍歐洲市場。
2023年,多重配套政策措施的實施將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消費活力,我國汽車市場也將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,汽車產業將在挑戰中奮躍前進!